查看原文
其他

初雪的时候,余光中走了

2017-12-14 张维 剥洋葱people


在很多造访大陆的场合,余光中都会受邀朗诵那首《乡愁》。其实,1971年,他只花二十分钟就写好了这首诗。后来,朋友问他,“你才思这样敏捷吗?”他说,“不是的,虽然只写了二十分钟,但这样的情绪在心里酝酿了二十年。”


2013年12月29日,著名诗人余光中在“2013两岸诗会桂冠诗人颁奖礼暨《乡愁》主题交响乐诗会”上,朗诵《乡愁》。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文|新京报记者张维 实习生 周小琪 黄钰钦 马小龙

编辑|胡杰 校对|王心


本文约3515,阅读全文约需7分


全国各地迎来初雪时,海峡那边传来消息,余光中走了。

 

据台湾媒体报道,著名诗人、《乡愁》作者余光中于2017年12月14日上午病逝,享年89岁。剥洋葱从台湾中山大学校长室确认了这一消息。

 

余光中活跃在文坛超过半个世纪,在现代诗、散文、翻译等文学领域都有建树。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罗大佑将余光中的诗歌《乡愁四韵》谱曲传唱。


五十多年前,正值壮年的余光中就曾在西密歇根大学所在地卡拉马如,写下了遗嘱式的诗篇《当我死时》。

 

“当我死时,葬我,在长江与黄河/之间,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这一天,终究还是来了。


2013年12月29日,海南,余光中参加两岸诗会活动。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白首重来似故乡”

 

满头白发,穿一身白条纹衬衣、戴金丝框眼镜,余光中出现在舞台上。他看起来清瘦,却精神矍铄。

 

兴致起来,他跟朋友们吟诵欧阳修的绝句,“黄栗留鸣桑葚美,紫樱桃熟麦风凉。朱轮昔愧无遗爱,白首重来似故乡”。

 

聊到动情处,他一度用闽南话自我调侃,“头壳坏去”,引来众人哄笑。

 

这是今年10月,台湾中山大学为余光中庆祝生日的场景,也是余光中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

 

他老了。庆生会上,他动作略微迟缓,碰到有人过来寒暄,他有时会忘记对方的名字。

 

余光中的老友、全国台联原副会长胡有清回忆,余老去年7月摔了一跤,伤了头部,身体一直不好,长期处于治疗休养状态,多年一直坚持的研究生课程也停了下来。

 

“今年10月,我打电话祝贺他的寿辰,是余夫人接的,当时余先生在休息,我没坚持等候,现在想想真有些遗憾。”胡有清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

 

台湾媒体报道,日前余光中疑似中风入院,肺部有些感染,后转入加护病房,并在12月14日上午传来病逝的消息。


余光中的晚年,不烟不酒,身体一直不错。图片来自网络

 

此前,余光中身体一直不错。台湾中山大学客座教授木斋回忆,不赶上课的时间,他总能在中山大学文学院的红楼里爬楼梯。“先生已经八十多岁,每天自己开车,不用接送,而且不坐电梯,坚持拾阶而上,脚力甚好,一边登楼,一边可以和我从容谈话,并不气喘”。

 

他的晚年,不烟不酒,一杯茶足矣,过的是清教徒式的生活。有时候生活机械到连吃饭都是固定的餐馆,点菜也是千篇一律。在当年和他一起办《文学杂志》的朋友中,他是唯一一个不上牌桌的人。但这丝毫不减损他对生活的热情。

 

2011年,在台湾当国文老师的简正崇参加了一场文学比赛,余光中是评审和颁奖人。聊天中,余光中有些孩子气地跟简正崇说,“明年我不要当评审,要隐身当参赛者!”简正崇赶忙说,“这样,我们这些后生晚辈就不用玩了。”余光中哈哈大笑。

 

“他对任何事物都抱着热情参与的态度,就像一只报晓的公鸡,让我醒来——原来青春不是年龄,而是心境。”简正崇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这个八十多岁的老人教会三十岁出头的他,何谓“青春”。

 

刚到中山大学执教那会儿,余光中总是穿西装、打领带,一本正经,喊他的女研究生叫“村姑”,毕业后,这些女弟子们来给他祝寿,他跟学生们说:“不要以为毕业离校,老师就没用了。写介绍信啦,做证婚人啦,为宝宝取名字啦,‘售后服务’还多着呢!”

 

多年前,余光中应邀到四川大学讲学,有几位研究生拿出他的诗集,请他签名题词。有人尴尬地指出其中一本书是山东某出版社盗印时,余光中幽默地说:“山东出圣人,又出响马嘛。”

 

余光中喜欢和古人称兄道弟。台湾刚建起高速公路时,他写了首诗《与李白同游高速公路》。他邀请李白去台湾,李白醉后开车回高雄,到了“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的境界,“我叫他慢一些,这几年高速公路上的车祸比安史之乱的伤亡率还要高。”余光中说,他觉得应该坐王维的车,王维的车很慢。可是王维一早就开会去了,开的是辋川污染座谈会。


1964年厦门街故居门前,余光中夫妇与珊珊、幼珊、佩珊。图片来自参考消息资料图

 

“茱萸的孩子”

 

余光中常常自称“茱萸的孩子”。他很自豪自己出生于1928年的重阳节——这是关于诗和酒、菊花和茱萸的日子。

 

余光中的母亲孙秀君是江苏武进人,在常州师范学校毕业后,分配到福建永春任教,与时任县教育局长的余超英结为伉俪。后来,余超英在民国政府专事侨务。

 

余光中在南京出生、成长。家人给他取名“光中”,是光耀中华的意思。

 

1947年,余光中考上金陵大学外语系。后因内战,他辗转在厦门大学、台大外文系就读。在厦门大学学生会主办的一次“各言其志”座谈会上,他第一次表明心迹,“我将来要当作家”。

 

大四那年,余光中出版了处女诗集《舟子的悲歌》,请梁实秋作序。后来,梁实秋成了他的恩师。梁实秋八十七岁诞辰,余光中专门编了一本《秋之颂》。梁实秋过世后,余光中点火把五百多页的《秋之颂》焚祭,祈祷恩师在天之灵。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余光中曾三次留学或任教于美国。而后回到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任教。这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这段时间,他出版163首诗作以及25篇散文,著名的《乡愁》也是创作于这一时期。1985年以后,余光中一直在台湾中山大学担任教授及讲座教授。


余光中《乡愁》手迹。图片来自网络

 

常年在大陆、香港和台湾三地奔波,余光中总结说,“大陆是母亲,台湾是妻子,香港是情人”。

 

余光中的妻子是他的表妹范我存。两人于1956年结婚,育有四女。

 

余光中常在饭桌上戏说,“写诗,是为了自娱;写散文是为了娱人;写批评,尤其是写序,是为了娱友;翻译,是为了娱妻,因为翻译的工作平稳,收入可靠。”接着,他打趣说,“这四样东西的版权将来正好分给四个女儿。”


余光中接受新京报专访。照片摄于2012年9月,北京。


“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

 

1992年,余光中应中国社科院外研所之邀,讲演《龚自珍与雪莱》,这是他对大陆的“破冰之旅”。那一年,“九二共识”刚刚达成。

 

后来,“海峡两岸外国文学研讨会”、“当代华文散文国际研讨会”的邀请纷至沓来,他返乡的频率越来越高。1995年,他回母校厦门大学参加校庆,“雕栏玉砌今犹在”,感慨万千,回台湾写下了《浪子回头》。

 

“鼓浪屿鼓浪而去的浪子/清明节终于有岸可回头/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一百六十涅这海峡,为何/渡了近半个世纪才到家?……”

 

2000年,胡有清跟文学界的一些朋友谈起,两岸开放已经十多年,余光中到过大陆不少地方,但离开南京五十多年都没有机会再来看看。他极力促成了余光中返金陵。那一次,余光中和夫人重访了中山陵、玄武湖、南京大学,回台后写下了《金陵子弟江湖客》。

 

后来,余光中返乡的步伐越来越频密。《诗刊》副主编李少君记得,他经常在大陆举办的诗歌活动中见到余光中。“说话有激情,发表演讲滔滔不绝,一看就是个诗人。”

 

李少君对剥洋葱(微信ID:boyangcongpeople)说,他曾应中央电视台之邀为余光中写过授奖词。他写道:“半个世纪前,余光中先生那些散发着浓郁乡愁的诗歌,以其巨大的感染力,穿透地域的阻隔,勾起了全球华人的文化记忆。半个世纪过去了,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种文化的乡愁不仅没有削减,反而被放大,扩散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凡是有华人脚印的地方,都会响起余光中诗歌的吟诵声。”

 

2001年,余光中带着夫人和二女儿去山东大学讲学。看到黄河时,他摸了摸黄河的水。他说,这几年,他陆续把几个女儿带到中国的各省去,让她们体会一下他当年离开茫茫九州时的心情。

 

那一次,同行的人都忙着刮去鞋底上粘上的泥浆,余光中没有刮。他把它带回了台湾。泥浆干成黄土,被他小心翼翼地珍藏在盒子里,摆在书架上。

 

前些年,余光中受邀参加海峡两岸屈原文化论坛。跟拍的摄影师张轩注意到,在屈原祠,看到高峡平湖,余光中凝视了许久,“有一种沉浸感”。

 

后来,在很多造访大陆的场合,余光中都会受邀朗诵那首《乡愁》。其实,1971年,他只花二十分钟就写好了这首诗。后来,朋友问他,“你才思这样敏捷吗?”他说,“不是的,虽然只写了二十分钟,但这样的情绪在心里酝酿了二十年。”

 

辞世前,余光中曾长期在高雄西子湾畔、中山大学文学院的红楼里办公,他的办公室正对着台湾海峡。他常常站在窗边眺望。茫茫海峡的那一边,是故乡。

 

(部分内容综合自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故人风清》、《南方人物周刊》)


洋葱话题

你怎么理解余光中先生的乡愁?


点击/回复以下 关键词 查看往期内容

狱警盲人大院太极村苹果代工厂消防队长22年杀人逃犯自闭症郑州尬舞蛐蛐江湖肖全乡村毒品池子杨德武绿皮火车西单女孩长沙老偷最后一代火柴人地铁探伤员视频寻亲缅甸老兵2|缅甸老兵1吉他少年家暴死刑犯村医杨全鸿文艺专列聂母张焕枝程青松投海老人|高利贷地铁故事大龄自闭症少年沉江雀圣自闭症少年|托养中心尖子生之死研修生陈满李利娟法官遇刺留学生强制结扎男子没有性欲的人刘金李春平生门节育环偷渡客卖枪小贩种树老人家庭施暴者艾滋男童空鼻症患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